最近有个新闻:重庆有两名大学毕业生,跟一家传媒公司签约,想从事主播行业,可工作几天后,发现跟想象中不一样,两人想要离职。没想到,老板的一句话让他们傻了眼:离职可以,按入职时签的劳动合同,需赔公司10万元!职场处处都是坑,年轻人,尤其是应届生,初入职场没有经验,特别容易上当受骗。面试的时候,你看到公司介绍、岗位薪酬待遇、企业文化……似乎还不错,可等你面试通过,真正上岗了,才发现曾经公司宣传的:
- 弹性工作时间——上班不弹,下班弹,而且只往后半夜弹;
- 努力工作,很快就可以转正——不到试用期结束,不可能提前给你转正;
- 好好干,年终大奖等着你——实际是只有年终,没有奖…
任何一家公司在招聘的时候,都会把最好的一面,甚至是虚假粉饰出美好的一面展现给求职者,你要是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,还真辨别不了真假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本来入职是件高兴的事,很开心去上班,没想到一天下来就变得糟心,难怪会出现入职6天就想辞职的毕业生,画出来的大饼,充不了饥。公司招聘与员工应聘,是个相互选择的过程,招聘的公司在选择你,其实,你也有权力选择公司,不要被它的美好大饼迷惑,你要通过多种渠道、全方位去了解公司。想了解应聘的公司,你可以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信用中国、天眼查、启信宝等网站,对公司注册资本、企业规模、社会风评以及是否有行政处罚信息和严重违法失信行为,都可以做进一步了解。如果你有亲朋好友,甚至是朋友的朋友在这家公司,也可以提前找他们了解,还可以找有经验的长辈请教,这样既有利于你应聘,又能更好了解这家公司的“底细”,知道这家公司到底怎么样,值不值得去,有没有坑,靠不靠谱。新人入职后,就会签劳动合同,而劳动合同里的“坑”最多。有位网友分享过他惨痛的经历。他工作三年,换了几家单位,算是资深的“韭菜”、“社畜“、“搬砖小能手”,说起踩过的坑,都是满眼辛酸泪。第一家公司,他签了一年的合同,试用期三个月。后来一个学法律的朋友告诉他,劳动法规定,签一年时间以内合同的话,试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。还有一次入职三个月后,公司才给他交社保,其实这也是违法的,员工入职后,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公司应该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。此外,有些新人没问清楚工资的构成,基本工资、绩效工资、福利、加班费、请假制度,以及五险一金等,稀里糊涂签了劳动合同,等履行合同的时候才发现被坑了,可这时已经晚了。劳动合同是新入职员工最主要、最有效的保障文件,所以你签合同时,一定要认真看清每一个条款。绝不能HR或领导嘴上一忽悠,你就信以为真,不看合同就签字,前文的这两个大学生就是这样掉坑的,悔不当初。不要听信口头承诺,给你说的再天花乱坠,没有写到劳动合同上的,都是无效的。劳动合同期限满三个月不满一年的,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;
劳动合同期限满一年不满三年的,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;
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,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。
那些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,或者未按标准缴纳的,均属于违规行为。违约条款中,对于高额违约金的事项,签字要格外慎重。大多数毕业生没学过法律,社会经验不足,的确很难识别出劳动合同中的“坑”。所以一些不靠谱的小公司,就利用这一点,忽悠和欺负职场新人。初入职场不易,你要学会保护自己。多学习,细心谨慎面对每一件事,就是你对自己最好的保护。还有更可恶的公司,只试用员工,却不聘用,试用到期后延长试用期,或者直接辞退员工。表弟同学应聘到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,说好试用期3个月,试用期间工资3000元,表现好就能转正。试用期间工作量繁重,天天都要加班,他勤奋努力、任劳任怨、早来晚走坚持了三个月,本以为可以顺利转正,没想到人事经理竟然说他能力不够,需要进一步考察,让他要么试用延期,要么直接走人。的确有这样卑鄙的公司,为了降低人工成本,在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,等这些员工试用期一过,公司的忙碌期也过了,就以新人能力不够的借口直接辞退员工,或者以延长试用期等方式逼他们自己辞职。试用期,其实是用人单位和新招聘员工互相考察和适应的时期,你也有选择的权利。用人单位不可无故延长试用期,如果它以无理要求延长你的试用期,你有权拒绝。若不幸遇到这样的公司,你不用忍气吞声,你越卑微,他们就越张狂。你可以收集好相关证据(合同、工资条、考勤记录等)去申请劳动仲裁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是理所当然的事儿,没什么不好意思的。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,新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,入职心切,加上没有社会经验,特别容易掉进陷阱,所以职场新人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入职需谨慎。新人在入职时要全面了解公司各方面细节,签劳动合同一定要谨慎。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,应保留好相关证据,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职场不是象牙塔,你要学会保护自己。祝你的职场一路平坦,没有坑,愿你赢在职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