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7日上午,在字节跳动公司的openday上,面对员工的疑虑,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公布了调研结果,他表示,经过调研,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,三分之一的人支持。目前,关于是否取消大小周,高层暂时还没有结论。该消息一出,网友纷纷加入讨论大军。有网友表示,这是幸存者偏差,毕竟受不了的都走了。但不少员工表示,支持大小周就是为了加班费。甚至有员工表示,如果取消大下周,一年收入将会少10万。核算一下,每月多上两天班,就能多挣近1万,是挺香的。羡慕互联网高薪之余,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,只靠加班挣到的钱,不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,而且容易被一波波可加班的后浪取代。
“生活是很狡猾的,它会在日常琐碎中,用一点点蝇头小利,骗你把最值钱的资产轻易浪费在一些意义不大的事情上。不要让你的时间、你的资产,在一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上流逝,就像一个渗水的袋子。”我们的工作本质也是通过时间换取收入,很多人会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来换取更多的收入,比如加班。近几年,互联网企业发展快速,很多人投入到互联网行业,出现劳动力迁移的情况,令人无法忽视的是互联网的高薪也是通过超长工作时长换来的。但是,单靠时间来换取收入的工作,门槛低,竞争力小,最容易被人取代,也最容易迎来所谓的“年龄危机”。之前,《明星大侦探》节目中,设计了一个与中年危机相关的案件:撒贝宁在这期节目中饰演一位40岁“上有老,下有狗”的杂志社时装编辑,虽然月入12w,但是每个月刨去房贷、车贷、儿子补习班费用、父母医疗保健费用以及各种家庭开支后,只能剩下1块钱。被主编无故辞退后,他由于年龄过大而迟迟找不到新工作。如果工作的比较优势是付出时间,当有人在这一优势上能够取代你的时候,你就失去了竞争力。所以,通过时间换取收入,只能是一时的优势,在未来,则需要建立自己新的比较优势,塑造自己的竞争力,否则,年龄危机早晚会来。
网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:为什么35岁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一个坎?有人说,因为35岁是一个节点,人精力在衰退,不可能跟刚毕业的年轻人拼谁更能加班,谁更能吃苦。这时候如果还在靠体力换取收入的话,就会被拿来和年轻人对比,显然,从熬夜和吃苦这个角度来讲,35岁的职场人性价比并不高。35岁对于需要拼体力的工作来说,是一个限制,因为单纯用时间、体力换取收入,依赖的维度太过单一。之所以认为,比起加班费更重要的是职场保质期,是因为职场保质期代表的是个人自身的议价能力。个人议价能力是以时间单位的个人价值,与通过依靠时间来换取收入比,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,更加能够获得高效变现。比如咨询师、医生等这些职业,依靠经验的积累,可以实现职业的不断升值。如果过了职场保质期,没有可利用价值,不管哪个年龄,都会是自己的职场危机。所以,重要的不是通过多付出时间来获取短期收入,而是要着眼于自己的个人议价能力,获得更加长久并且能够不断升值的职场保质期。
2002年,比尔盖茨到访中国,在香格里拉参加一次重要会议。微软中国的工作人员,为了准备他的到来,开始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测量。比如从电梯到会议室门口需要多少步,多少时间。和某一些人握手需要几秒,合影需要几秒。而最终比尔盖茨几乎分秒不差。这也说明,在这件事情上,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度甚至切分到了秒钟的级别。有人说,以后的你越成功,你的时间颗粒度也就会更加的细致。李笑来老师在《把时间当作朋友》一书中讲到了时间敏感度的概念,大意是高效的人安排自己一天的事项,可以把时间精确到分钟,而且,通过长期这种训练,他们的体内就像有一块表一样,做完事情后,能较为准确的预估时间的使用,与时间颗粒度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有人说,时间颗粒度可以代表一个人职业化程度,也有人说,时间颗粒度可以判断职场价值。通过时间细分,扩大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时间宽度,这也是一项长期思维,对自我的掌控感,才是对自己未来的能力投资。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,提高效率,才能把控自己的节奏和工作,实现选择自由。当然,现今的趋势中,996的企业,通过高薪的吸引不断引进人才,但是当行业增量放缓的时候,企业明白只通过增加工作时长无法提升效率的时候,只通过投入时间换取收入,就会成为一种困境。在夹杂着内卷、环境复杂多变的行业变化中,认清本我,并能够在付出精力时,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议价能力,才是能够在职场中抗衡的本质优势。如果能够不断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,就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密度,在时间利用率上,为未来做好铺垫,赢得长期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