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天真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表达过一个观点:“每个面试的最后我都要问一句‘你有什么想问我的吗?’,如果这个人回答‘没有’,我基本上就不会用他。”“你有什么想问我的”基本上算是面试中的压轴问题,释放了一个信号:面试接近结束。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能否将“煮熟的鸭子”吃到嘴里。直接回答“没有”,相当于放弃了解新公司的机会,给面试官留下准备补充或态度消极对应聘职位不感兴趣,或者思维僵化应变能力不足的印象。所以,应对这一问题最好反客为主,进行有效发问,在了解到充分信息后,再决定是否要跟新公司双向奔赴。在很多面试技巧里都会提到“你有什么想问我的吗”这一问题的提问禁区:功利性问题。所谓功利性问题是指跟薪资、加班调休、公司福利相关的问题,被很多人定义为面试中的Low问题。黄宇作为刚毕业的应届生看到这一建议百思不得其解:“本来工作就是为了赚钱,有些面试官不问根本不说薪资,而且还要设计薪资bug有意坑人。为什么不可以问?”如果将普通建议奉为圭臬,生搬硬套反而会吃“闷亏”,但沉不住气直接问“敏感”问题又容易显得急功近利,让面试官对你的“底牌”一览无余。
若该问题是最后一问,通常在此之前面试官已经了解到了你的基础信息,特别是询问了你的工作状态、最快入职时间等信息。如果HR在言谈间已经透露出发offer的意愿,这个时候你不妨等一等,先问宏观性问题,等HR主动跟你谈你最在意的薪资性问题。比如,你可以先问“您可以给我简单介绍下公司架构吗?”“您可以分享下您关于公司工作氛围的感受吗?”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定律也存在于面试场景中——“你不喜欢的人其实也不喜欢你。”这个时候要相信直觉。如果面试官表现出对你个人的浓厚兴趣和认可,你完全可以提问一些跟个人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,去探HR的“口风”。但要注意几个细节:1.只提问,不评价;2.掌握提问技巧,不硬问。比如,“跟我相同岗位的人,一周可以休息几天?”“您最满意该公司的哪些方面?”。不同公司的面试官组成不径相同。一般情况下,面试官构成分为四类情况:一是公司HR,二是部门负责人(中层管理人员),三是公司老板(高层人员),四是混合构成。不论面试官何种身份,总的提问原则只有一个:把合适的问题给到合适的人,不给对方制造麻烦。何为给对方制造麻烦?比如,你问HR你所应聘部门的任务分工,工作量等。HR工作不涉及部门内部的具体安排,你向他发出此问只能暴露自己的不专业。人力关系向问题涉及到公司架构、发展空间、工作环境方面的问题,这一类问题的提问关键是体现主动性和稳定性。比如:“贵公司会向入职员工提供哪些培训学习的机会?”“岗位所在部门的人员设置是什么样的?”“贵公司试用期有多久,转正标准是什么?”务实向的问题是跟岗位内容相关的具体问题,通常涉及:岗位匹配能力、团队分工、工作内容等,重点在于体现专业性和利他性。比如:“您认为我目前的能力跟应聘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如何?”“这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涵盖哪些方面?”“如果我能有幸加入您负责的部门,您期望我能给团队带来哪些价值?”规划向问题的提问核心就是把格局打开,但同时又忌讳忘记自己的身份,只提问公司战略却跟个人发展无关的问题。简而言之,就是体现宏观思维,但又关联个人发展。提问重点在于体现独立性又体现稳定性。比如:“如果我想在贵公司长期发展,我的职业规划该如何做更能契合公司的发展节奏?”“贵公司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,我供职的部门在应对挑战方面可以起到哪些作用?”“您最看重员工身上的哪些特质?”当面试时出现多对一的情况,要优先识别面试官的身份,按照公司高层——部门负责人——HR的顺序进行发问。做有层次性的提问,同时要注意一次一问,不要一次提多个问题,尽量避免问一些“小家子气”的问题。比如:“贵公司的加班费如何算?”“年终奖有多少?”“调休如何折算?”等问题可以私下问HR。注意千万不要问“您觉得我这次面试表现如何”,“我可以被录用吗?”。这些问题在多对一的场合提出,只会拉低面试的整体印象,成为减分项。“你有什么要问的我的吗?”属于面试题目中的经典试题,不管面试官提出这个问题是礼貌发问还是诚心一问,你都要用心一问。虽然文中给大家提供了提问思路,但仍需要各位融会贯通,提前做好面试公司、面试岗位的功课。最后祝愿大家,在被问到这一问题时,心中大喜“这题我会啊。”问完问题之后,面试官大喜:“这人很会呀。”